【射线检测】暗室涉及的几条重要规则
浏览量:3419次发布时间:2020年09月02日
暗室中手工胶片处理过程
润湿→显影→停显→定影→水洗→干燥
显影
显影在整个胶片处理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。
即使是同一种胶片,如果采用不同的显影配方和操作条件,所表现的感光性能是不一样的,底片的重要质量指标,例如黑度、对比度、颗粒度等都受到显影的影响。
显影液的组成及作用
一般显影液含有四种主要成分:
显影剂
显影剂的作用是将已感光的卤化银还原为金属银,常用的显影剂有米吐尔、菲尼酮、对苯二酚。
保护剂
保护剂的作用是阻止显影剂与进入显影液的氧发生作用,使其不被氧化。最常用的保护剂是亚硫酸钠。
促进剂
促进剂的作用是增强显影剂的显影能力和速度。通常使用的促进剂是一些强碱弱酸盐,如碳酸钠(Na2CO3)、硼砂等。
抑制剂
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灰雾,常用的抑制剂包括溴化钾、本并三氮唑。
影响显影的因素
时间对显影的影响
显影时间过长,虽然黑度和反差会增加,但影像颗粒度和灰雾度也将增大,而显影时间过短,将导致黑度和反差不足。
温度对显影的影响
温度高时显影速度快,影像反差增大,同时灰雾度特增大,颗粒度变粗,药膜松软,容易划伤或脱落;温度低时显影速度慢,反差降低。
搅动对显影的影响
在显影过程中进行搅动,可以使乳剂膜表面不断地与新鲜药液接触并发生作用,这样不仅使显影速度加快,而且保证了显影作用均匀。
此外,由于感光多的部分显影反应迅速,与之接触的药液容易疲乏,不感光的部分显影作用少,药液不易疲乏,搅拌的结果加速了感光多的部分的显影速度,从而提高了反差。
显影液活性对显影的影响
显影液的老化
显影液的活性取决于显影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显影液的PH值。显影液在显影过程中,显影剂浓度逐渐减少,显影剂氧化物逐渐增加,pH值逐渐降低,溶液中卤化物离子逐渐增加,将导致显影作用减弱,活性降低的现象。
使用老化的显影液,显影速度变慢,反差减小,灰雾增大。
停显
从显影液中取出胶片后,显影作用并不立即停止,胶片乳剂层中残留的显影液还在继续着显影,此时将胶片直接放入定影液,容易产生不均匀的条纹和两色雾翳(极细的银粒的沉淀,在反色光下呈蓝绿色,在透色光下呈红色)。
另一方面,胶片上残留的碱性显影液如果带进酸性定影液,会污染定影液,使pH值升高,将大大缩短定影液寿命。
因此,显影之后必须进行停显处理,然后进行定影。
停显液通常为2%~3%的醋酸溶液。
停显时由于酸碱中和,乳剂层中会产生CO2气泡从表面排出,操作上应不停搅动。
定影
将显影后胶片的乳剂层中大约70%未被还原成金属银的卤化银从乳剂层中除去,把显影形成的影像固定下来的过程。
在定影过程中,定影剂与卤化银发生化学反应,但对已还原的金属银则不发生作用。
定影液包含定影剂、保护剂、坚膜剂和酸性剂:
定影剂
常用定影剂为硫代硫酸钠。
保护剂
阻止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分解析出硫而失效。
常用保护剂为无水亚硫酸钠。
坚膜剂
坚固药膜以及降低胶片的吸水性。
常用坚膜剂有硫酸铝钾(钾明矾)
酸性剂
为中和停显阶段未除净的显影液碱性部分。通常是醋酸和硼酸。
影响定影的因素
时间
通透:定影过程中,胶片乳剂膜的乳黄色消失,变为透明的现象。
一般,定影时间为通透时间的2倍。
温度
温度高,定影速度快,但过高可能损伤药膜。一般为16至24度。
老化
当需要的定影时间已长到新液所需时间的2倍时,即认为已经失效,需更换新液。
搅动
提高定影速度,并使定影均匀。
水洗
将胶片表面和乳剂膜内吸附的硫代硫酸钠以及银盐络合物清除掉。
时间:20min~30min
干燥
去处膨胀的乳剂层中的水分。
操作要点
1.显影温度对底片质量影响很大,必须严格控制。
2.胶片放入显影液前,应在清水中预浸一下,使胶片表面润湿,避免进入显影液后胶片表面附有气泡造成显影不均。
3.显影时准确的搅动方法:最初30s内不间断搅动,以后每隔30s搅动一次。
4. 停显阶段应不间断地充分搅动。
5. 定影总的时间为“通透时间”的2倍。
6. 水洗应使用清洁的流水漂洗